铜元素的地球占有量是多少,古代祖先提炼办法。
铜在地球中的含量约为0.01%,在自然界中,铜多以化合物状况存在。常见铜矿产样式黄铜矿(CuFeS2)、辉铜矿(Cu2S)、孔雀石(Cu2 (OH)2CO3)、赤铜矿(Cu2O)、胆矾(CuSO4·5H2O)等。
国际湿法冶铜第一人张潜,结合前人著作和个人经历撰写了《浸铜要略》一书,书中记叙使用含铜矿水(或称胆水)冶铜的技能,此书所述胆铜法具有“用费少而收功博”的优势。
化学实验室中,也能够模仿湿法冶铜。取20cm长的铁丝用砂纸打磨亮光,再取4ml硫酸铜溶液于试管中,参加打磨亮光的铁丝,静置,能够观察到铁丝表面有紫红色金属分出,而且溶液逐步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分出的紫红色金属便是铜,最终取出铁丝,搜集铁丝表面分出的铜。
除此之外,我国古代还有一种提炼铜的办法——“火法炼铜”。据考证,商代的火法炼铜,主要是用孔雀石和木炭。火法冶铜是将含有铜元素的氧化物与复原剂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反响制取单质铜的进程,此复原反响需求必定的温度,所以要在加热的状态下才干产生铜单质,故称为“火法冶铜”。
人类很早就发现孔雀石经过灼烧后,会发生一种赤色亮光的金属,这种金属便是铜。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碱式碳酸铜受热会分化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反应是:Cu2(OH)2CO3 2CuO+H2O+CO2 ↑;C+2CuO 2Cu+CO2 ↑;CO+CuO Cu+CO2 。